2023年1月29日是第70届“世界防治麻风病日”暨第36届“中国麻风节”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“弘扬时代精神,消除麻风危害”。
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,曾被视为“被风吹来的魔鬼”。事实上,麻风病可防、可治、不可怕,熟悉麻风病特征“十大线索口诀”,出现以下症状,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麻风病: 生癣生疮,不痛不痒;红斑白斑,麻木闭汗;虎口无肉,手指弯曲;吊脚跛行,歪嘴兔眼;眉毛脱落,面如酒醉;手足起疱,不知痛痒;四肢筋痛,疼痛难忍;足底溃烂,久治不愈;面部结节,耳垂肥大;长期接触,勿忘检查。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,主要侵犯皮肤、上呼吸道黏膜和周围神经,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皮肤密切接触传播。早期症状就是皮肤上出现各种皮疹,且伴有感觉丧失(麻木)干燥闭汗,或伴有外周神经干粗大。 麻风病的潜伏期一般2-5年,最长可达10余年。免疫学研究表明,95%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自然抵抗力,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,发病的比例也很低,少数免疫低下或缺陷者才会发病。早期发现、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预防畸残的最好办法。 治疗麻风病药物是国家免费提供。门诊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,效果良好。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。患者治疗期间能过正常的生活,不影响上学、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。患者一旦无法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,易致畸、致残,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劳动力丧失,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,对个人、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。 借助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,进一步向社会传递“麻风病可防、可治、不可怕”的科学理念,提高了广大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,促进了公众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。 市残联将持续落实《唐山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(2022-2025)》,有效开展疾病致残防控行动,提高传染病综合防控和监测预警能力,降低麻风病感染率和致残率,巩固残疾预防成果。 |